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中医武术频道首页 养生保健 茶酒 饮食文化 杏林名家 武术秘笈 武术 中医 中医宝典 保健常识 生活指导 太极 知识问答

《舌尖上的中国》引热议饮食文化勾起民族记忆

时间:2012/6/1 14:28: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371

图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人民图片乡愁,是对故土的依恋和难舍的情怀。现代社会分工使得大多数人远离

  图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人民图片

  乡愁,是对故土的依恋和难舍的情怀。现代社会分工使得大多数人远离乡土,然而在很多“城市移民”心中,作为人生情感归宿的乡愁却愈烧愈烈,也许只是一种熟悉的味道,就足以令人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近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引起众人热议的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这种绵延千年的朴素情感与中国人特有的人生况味和时代感喟勾连起来,引发了众人有关味道的民族记忆。

  舌尖上的乡愁,源自一种家乡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没有着力于展示精美菜肴的烹制技巧,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朴实无华的食材以及中国美食背后的浓郁情感,在对日常饮食的审美中,唤起那些有关“妈妈的味道”的温暖记忆。在这部片子里,我们看到,宁波的四世同堂之家难得一聚,曾祖母按古法制作的水磨年糕,那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的便是家庭的味道;祖籍山西的职业摄影师一家,定居北京的除夕之夜,必定要品尝家人亲手包制的水饺,因为那里面也隐藏着家乡的味道;湘西的苗家人,每当稻田泛黄时,家家制作腌鱼腊肉,其意义已不再是食物,而是唤起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这些家乡的味道,朴实又亲切,不仅令人口中生津,更让不少游子的眼角泛起泪光。这,就是味觉引发的情感共鸣;而这,也正是美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永恒魅力。

  舌尖上的乡愁,还蕴藉着生活的哲学。中国人对于食材的获取和制作,充满了智慧。即便在一道极其简单的家常菜里,也能让人咂摸出几多人生滋味。纪录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将一道道日常食材串联起来,它们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家庭观和价值观。浙江人老包用市价高于春笋20倍的遂昌冬笋制作家常笋汤“腌笃鲜”,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徽州人方兴玉将制作“毛豆腐”的手艺传给女儿,最重要的秘诀便是对菌丝的把控,过早过晚、过浓过淡都成就不了“毛豆腐”;澳门的阿伦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祖传的“陈皮鸭”,就像陈皮的味道一样,阿伦对40年人生的总结便是“苦尽甘来”……千变万化的中国菜里,酸、甜、苦、辣、咸呈现出一种“五味”调和的状态,这种对于平衡的追求,在厨艺、中医学乃至为人处世、治国经世的方略上都被视为完美的境界。也许,味蕾上的感受,从一开始就锚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今,这些传统有多少被我们继承接续,又有多少被五光十色的西方文化所遮蔽?

  舌尖上的乡愁,最终延续的是文化的血脉。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很多城市的面貌日渐趋同,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锋芒渐减,而味觉,正如我们的黄皮肤与黑眼睛,则是一份鲜明的身份标签。纪录片将散落在各地的“味觉”搜罗起来,为这个时代建立起一座“味觉纪念馆”——那里有蒙古族人餐桌上的奶茶和奶豆腐,云南火腿上散落的诺邓井盐,陕西人热爱的黄馍馍,每天早晨叫醒兰州人的牛肉拉面,享受呼兰河水滋养的泡菜,甚至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影片中展现的一张张普通人淳朴的笑脸和对古老饮食习惯的坚持与承袭,传递出的是古老文明在现代化时代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让人动容,更让人自豪。

  《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人的 家庭为单位,以食材和菜品为媒介,赞颂了众多用手的温度呵护传统饮食文明的劳动者们,调和出浓得化不开的滋味。这种滋味,让我们回眸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凝结出的智慧,让我们重拾中国人在与土地的依存中积淀下的传统家庭观与价值观,更让我们追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

  


 

赵本山回应"性感照"

周立波谈郭德纲

宋丹丹等旧照引惊呼

周恩来之侄揭秘闻

(责任编辑:LPP)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