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宗教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时间:2012/6/1 13:17: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702
泉州市宗教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钟金德
摘要:泉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诸多宗教遗迹构成泉州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宗教文化蕴涵深厚,拥有独特的优势,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和“宗教胜地”的美誉。深入分析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如何充分发挥泉州宗教文化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泉州宗教文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宗教文化;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50-03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泉州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宗教文化蕴涵深厚,拥有独特的优势,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和“宗教胜地”的美誉。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泉州与台湾的交流日益频繁,泉州的宗教文化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充分发挥泉州宗教文化的优势,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泉州宗教文化,必然能促进泉州这个国际知名城市更加辉煌。
一、泉州宗教文化的特点
(一)宗教门类齐全,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异常丰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曾相继在这里传播。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许多雄伟瑰奇,建筑艺术精致独特的宗教活动场所,造就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宗教人士,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胜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为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至目前为止,全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14个单位中,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的达ll处之多,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的46个单位,宗教占23个。因此,泉州被佛教称“泉南佛国”,被道教称为“闽南蓬莱”。所以著名的美籍华人何炳棣说:“研究中国文物,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四处皆是宝,宗教胜迹遍地是,全市有名称可考的佛寺近千座,道教官观岩洞也达数百处,其中一些寺庙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和全省重点寺院。游览泉州的宗教名胜古迹,就好比来到“宗教大观园”。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外专家和游客观赏、研究的文化珍品,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来泉州游览观光,多数是带着宗教目的而来。来泉州游览参观宗教文化名胜古迹的占游客总量的一半以上,可见,泉州宗教文化在我市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泉州还有大量的宗教艺术瑰宝,象音乐、美术、雕塑等等,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
(二)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民间信仰十分盛行
历史上,泉州是个移民城市,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后裔。所以,泉州的宗教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了民间宗教和外来宗教文化。泉州人既在家庙、族庙中供奉祖先牌位,又供奉与本族关系密切的神明。家庙、乡庙也是泉州地区民间管理的中心,既可以调解民事纠纷、又可以解决经济争端,乃至管理教育、慈善工作。而且通过家庙、乡庙,也加强了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对外的扩张,保护了家族的势力范围。这样,宗教的力量不仅巩固了家族的社会地位,也强调了家族利益的最大化。泉卅『独特的宗教兼容性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出现了佛教、道教与民间宗教的神明,乃至祖先牌位供奉在同一寺庙的现象。而且泉州宗教的世俗化程度教其他地方要高,群众的随众心理比较强,普遍认为有烧香就有保佑,所以,多种宗教混杂的现象在寺庙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一般的寺院也附带设坛祭祀关公、上帝公、夫人妈、土地公等。
此外,泉州民间信仰十分丰富。泉州有三大民间信仰: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吴真人),清水祖师信仰,在泉州及东南亚有着广泛的影响,拥有大量的信徒。泉州还有大量的地方神,辖地旧称“铺”、“境”、“都”,供奉着乡土神祗,香火十分旺盛。至于乡村里的民间信仰更是丰富多彩,遇到节日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三)宗教海外联系密切
福建民间信仰传播到海外的形式主要有“分灵”、“分香”和“漂流”等。所谓“分灵”是指移民在离开故乡前,先到当地的神庙膜拜,继而恭请一尊故乡的神像上船,到达后,建庙供奉这一神像;所谓“分香”是指移民只奉请故乡神明的香火袋或神符上船,抵达后加以礼拜;所谓“漂流”是指端午节前后,福建一些宫庙为了驱逐瘟疫,将神像安放在与真船一样的“王爷船”上,让它在海上随风漂流,有的“王爷船”随风漂流到海外,当地民众在海边拾到自海峡西岸漂来的神像时,即诚惶诚恐地为其立庙,加以顶礼膜拜。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象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许多人在将要背井离乡时,还奉请各自信仰的神灵随身带到异国他乡,并逐渐建造庙宇供奉。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灵的宫庙比比皆是。这些年来,来泉州进香、寻根、祭祖的信徒越来越多,加深了泉州与海外信徒的联系。
二、泉州宗教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宗教文化不仅仅对广大信徒有影响,对其它民众,对政治、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好泉州的宗教文化,对国家,对泉州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统一台湾中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被誉为闽台文化。
2006年5月27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隆重开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为主题,凸显了福建省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充分利用福建省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功能,为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增进共识、密切两岸关系、加强两岸交流和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而里面的一个重要展馆也就是第六部分为诸神同祀。在台湾民间所崇拜的神祗,绝大部分与福建地方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福建寺庙向台湾的分灵、分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福建祖庙(根)、台湾开基庙(枝)、台湾分灵庙(叶)的庙际网络关系。为了保持和增强这种特殊的联系,台湾各分庙每隔一定的时期都要到福建祖庙乞火,参加祖庙的祭典,称为“进香”。在台湾历史上,进香活动相当活跃和普遍。
闽台民间信仰都交流对两岸之间的互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之间的关系转机,两岸之间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台湾同胞通过各种途径,跨越海峡,捧神像回福建各地祖庙谒祖朝圣,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仰者参加,爱国思乡、两岸同根的情怀通过进香谒祖的宗教信仰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客观上发挥着维系闽台血浓于 水的骨肉之情的桥梁和纽带的社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
(二)充分发扬宗教文化,推动泉州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撤和烧香拜佛、考察研究为主要内容,因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1.深入挖掘泉州宗教文化,形成精品。泉州宗教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但是缺乏深度,不论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是民间宗教,它们的宗教文化都没有形成“精品”,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却大多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或开发的深度、广度不够,多以自然形态存在,没办法形成一种特色。许多宗教信徒来泉州旅游参观之后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强烈,不能够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一种震撼。这就是没有宗教文化精品的缘故。泉州应该深入挖掘宗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努力在一种或几种宗教文化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宗教文化品牌,这样才能够确实对宗教信徒构成吸引力,使宗教信徒来泉州旅游考察之后没有茫然的感觉,在他们回去之后能对泉州的宗教文化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样在无形中也对泉州的宗教文化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宗教信徒来泉州旅游,提高泉州的知名度。
2.大力保护和开发宗教文化遗产,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就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其中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过去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由于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濒临消失或年久失修的宗教文物古迹得以保护和修复,重新发挥了作用,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中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宗教文化的继承、保护和传播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宗教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泉州这座“世界宗教博物馆”,其宗教种类齐全是国内罕见的。十多年来,泉州开发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并使之成为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既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也引起了不少宗教信徒、专家学者的兴趣,从而促进了泉州与外界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和研究。如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及在泉州的宗教史迹考察活动、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和泉州南少林学术研讨会、伊斯兰教文化与泉州学术研讨会等等,不仅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研究,而且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泉州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也有助于宗教文化的保护。不仅可以收到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境外人士来泉州进香、祭祖、寻根提供方便,对于扩大开放,增进与海外侨亲的联系,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泉州已经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对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性也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么,一方面应当有组织、有领导地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宗教学术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多挖掘泉州宗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多编纂一些宗教文化类的书籍、画册等宣传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使世界各地都认识泉州,了解泉州的宗教文化;最后,要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优势,进一步扩展对台交流与合作。宗教文化是泉台两地的重要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开展对台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两岸宗教文化学术交流、庆典观礼、文物展览等宗教活动,以及举办各种民间信仰研讨会,大力宣传泉州,使泉州与台湾的宗教界不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三)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宗教教义教规本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和机制。佛教主张教人向善,慈悲济世。道教提倡“遵道贵德,清静自正;道法自然,重生贵和。”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规定人们在人间要行善,关心、怜悯、接济穷人。基督教强调要爱人如己,“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等等。宗教的这些教义思想,对于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服务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另外,要引导和发挥宗教对于信教群众的心理调节功能。对于泉州这些真正的宗教徒及善男信女来说,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使他们安宁、安定,心理愉悦、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这无疑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在泉州,不少传统意识形态的原有模式被打破。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意义被重新估价,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很大变化。在这一转变时期,有不少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而宗教的伦理思想则对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些人那里,宗教的理想被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佛教的伦理观念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也不应是政府部门或教育部门所希望出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就是这样客观地存在着。然而,从另一角度看,民众中有人按宗教的行为规范去行事,有时却也能起到某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社会作用。这比那种没有任何理想、无道德、无纪律、肆意破坏社会安宁的状况要好得多。
其次,我国宗教传统文化里有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资源。最主要的是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我国历史上宗教间基本未发生过宗教战争,各宗教基本上和睦相处。这些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都是各宗教可以坚持和发扬的。传统宗教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与所处时代与社会逐步适应的过程。尽管五大教的教义教理有各自特点,但其都有厚德载物的教化共性。如天主教的“天主的戒命”,基督教的“做盐做光,荣神益人”,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渡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要弘扬宗教伦理道德中所提倡的“扬善惩恶、热爱和平、守法自律、关爱人生、宽容理解、爱心奉献、造福社会”积极因素,作为世俗道德的补充。我国的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既是前现代的,也是后现代的,对今天生态恶化、冲突加剧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观念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观念,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天先进文化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成为指导未来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如果引导得好,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再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爱国运动,我国各宗教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从旧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发展成为信教群众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宗教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扶助贫困,救灾救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教育引导穆斯林群众多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贡献;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倡导建设伦理型、道德型的宗教;道教倡导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等等,这些积极举措都应当得到继续加强。
总之,泉州宗教文化内涵丰富,对宗教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大有可为,政府部门应该与宗教界努力协调,充分发挥泉州宗教文化资源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泉州的经济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增添一份光彩。
出自: 《当代旅游 》2010年1期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