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型晋剧《晋阳风》背后的历史
时间:2013/2/8 9:13: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孙轶琼 浏览量: 592
豫让,咱太原的“侠士”
在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中还有一个“豫让刺赵”的故事,名不见经传的豫让为何会吸引司马迁的注意,让其为他树碑立传?
豫让是晋国人,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作为家臣的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便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临死时,豫让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而豫让能和荆轲、专诸齐名,是因为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这是常人所没有的。”王继祖表示,豫让一诺千金、舍生取义的思想境界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忠”,“智伯视豫让为知己,这是超越了等级贵贱的行为,而作为奴仆的豫让也在这里得到了人格的尊重,所以他愿意为智伯报仇,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
在太原晋源区,有个叫“赤桥村”的地方,根据曾经的县志记载,确实曾存在豫让桥、智伯渠、报恩祠等。“太原的赤桥豫让桥一带,是战国时赵襄子所修方圆数十里之囿的中心,有离宫别苑。”王继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赤桥村没有豫让桥、智伯渠等遗存古迹,但根据地形还是能判断出来的。
山西是忠、义文化发祥地
豫让刺杀赵襄子,而得知真相的赵襄子反而放了豫让,甚至感慨生命中的知己情……王继祖说:“山西是忠、义文化的发源地,关公、豫让、杨家将等历史人物就是最好的代表。”
其实,古人的事迹,是今人学习的榜样,豫让对“知己”的信仰,赵襄子对“义士”的推崇,都是尚德、包容的体现,亦如《晋阳风》的编剧,著名作家小尚说的那样,“如今的人越来越缺少信仰,该剧的打造和问世,也是一种精神价值的重塑。”
晋阳人,自古有骨气
在王继祖看来,太原人自古就有骨气,直到现在为止,“强悍”的民风依然存在。“古晋阳历来就是兵家争夺之地,作为军事要地中的百姓,肯定有很强的自卫意识。”虽然王继祖也无法完全还原2500年前的风土人情,但综合龙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他分析道:“古晋阳是交通要道,再加上战争,社会环境比较乱,所以晋阳当地出了不少豪杰。”
作为历史专家,王继祖还专门撰写了太原历史上的名人传记,收录了100余位古代的太原人士的故事,在他看来,只有了解家乡,才能热爱家乡,“豫让只是一个开始,值得我们学习的名人还有很多……”
据悉,晋剧《晋阳风》首演之后正式进入改编期,目标就是冲击中国戏剧节,将该剧打造成继《傅山进京》之后,山西的又一部晋剧精品之作。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