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戏剧曲艺频道首页 戏剧 曲艺 名曲 名剧 名段 名家 艺术人生

戏曲知识之南戏

时间:2013/6/3 11:08:00 来源: 中国戏曲兰花奖官方微博 作者: 中国戏曲兰花奖官 浏览量: 765

宋元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

宋元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南戏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如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有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只有十四出。

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它所使用的曲调全为南曲,到了后期,由于受北曲杂剧的影响,才吸收了一些北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仍以南曲为主。南曲的曲调分为引子、过曲、尾声三大类,按它们不同的声情分隶于各个宫调。南曲的曲韵因受南方土音的影响,故有平、上、去、入四声。

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一本南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一般在第一出前有四句“题目”,概括介绍剧情大意。很多时候,南戏根据剧情的需要可长可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不受宫调限制,且可随时换韵。乐器以鼓板为主。南曲细腻委婉的特点使南戏更适于演唱情意缠绵、脂粉气较重的故事。一般采用五声音阶。温州南戏形成后,在东南沿海各地传播,由于各地方俗唱的不同,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南曲声腔,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南戏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没有一人主唱的规定,根据各种上场的角色需要均可演唱唱,且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南北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佚名)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