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 北京 上演,其间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尤其是5月31日《 人民日报 》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其中五次出现了(这)八个革命样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其间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尤其是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其中五次出现了“(这)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字样。“样板戏”一词从此流传开来。最早的这八个“样板戏”,即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整体上说其艺术成就要高于以后的“样板戏”,其中偏向于传统旋律的京剧唱腔也比以后的“样板戏”中的更易被戏迷们接受和认知。
(责任编辑:李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