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36本大戏剧目
时间:2013/10/8 10:27:00 来源: 桐城新闻网 浏览量: 1978
黄梅戏是清道光前后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汇地区演唱的民间小戏,是吸收了青阳腔、桐城歌和徽剧音乐、表演艺术以及一些民间音乐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戏,为桐城主要剧种。虽然桐城旧时流行过京剧、花台戏(目连戏)、徽剧(徽调)、倒七戏(庐剧)等,甚至出现“京徽合演”、 “京黄合台”的现象,但由于黄梅戏唱腔优美动听,载歌载舞,能以淳朴、健康的形式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故广受观众青睐。后有明、清昌盛的桐城文化的滋润,黄梅戏越唱越受到人们喜爱与欢迎。特别是全国解放后,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把黄梅戏艺术推到一个崭新阶段。黄梅戏逐步走向繁荣,仅民间创作出的传统剧本就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出”。这些剧目, 内容丰富,故事精巧, 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现刊发36本大戏剧目,以飨读者。 ——编者
1.《天仙配》(又名《董永卖身》、 《七姐下凡》、 《槐荫记》)
2—4.《张朝宗告经承》(又名《张朝宗告漕》,此剧分上、中、下三本)
5.《鹦哥记》(《西楼会》是其中一折)
6.《金钗记》(《春香闹学》是其中一折)
7.《卖花记》
8.《乌金记》(《吴天寿观书》是其中一折)
9.《吐绒记》
10.《牌环记》(又名《拷打红梅》、《红梅装疯》)
11.《鸡血记》(又名《血衣记》)
12.《赶子图》(《送香茶》是其中一折)
13—14.《绣花针》(又名《绣水桥逃难》,此剧分为:上本《绣针记》,下本《拜金钟》)
15—16.《罗帕记》(此剧分上、下本:上本《罗帕宝》,下本《三鼎甲》)
17.《锁阳城》
18.《桂花树》(又名《绣鞋记》、 《曹正榜逃难》)
19.《荞麦记》(又名《三女图》)
20.《破镜圆》(又名《双合镜》)
21.《珍珠塔》(又名《方卿借银》
22.《毛宏记》(又名《两世缘》、 《毛宏写退》)
23.《胭毡记》(又名《胭毡褶》、 《岳州渡》)
24.《白扇记》(又名《鱼网会母》)
25.《清官册》(又名《葡萄渡》、 《大清官》、 《于成龙私访》)
26.《山伯访友》(又名《上天台》)
27.《下天台》(即《山伯访友》的下部)
28.《铁笼山》(又名《三宝记》、 《二龙山》)
29.《罗裙记》
30.《菜刀记》(又名《蔡鸣凤辞店》)
31.《凤凰记》(又名《张孝打凤》)
32.《白布楼》
33.《血掌记》
34.《罗裙宝》
35.《青风岭》(又名《杜氏卖身》)
36.《葵花井》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