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书法作品
时间:2012/7/26 15:46:00 来源: 中国设计网 浏览量: 1171
仲淹是宋代一位正直的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据《宋史》记载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虽然几次遭受贬谪,朝中又有不少政敌,但他依然“以天下为已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的君国大事。”他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个人的恩怨、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忧君、忧国、忧民之心,未尝稍去于怀。
范仲淹一生薄以待已。他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任满离职时,“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晚年,子弟要为他建住宅作为致仕后养老之用。他极为反对,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平时,“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身居高位,而始终自奉俭约,以“施贫活族”为终身之志。钱公辅曾作《义田记》,赞扬范仲淹“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者、疏而贤者咸施之”。
他的词作保留下来的很少,如《渔家傲》,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抒发了作者万里戌边、御寇保民的壮烈怀抱,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和开阔豪放的风格,在北宋词中较为罕见。著有《范文正公集》。
仲淹善书。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许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与《乐毅论》同法,……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于古人法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朱长文《续书断》谓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清高士奇亦云文正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远行帖手札
远行帖,纸本,纵31.1cm,横39cm,行书,11行90字 粉花笺本。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
远行帖也称修答帖,释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醖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边事帖
《边事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释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此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