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琴棋书画频道首页 传统音乐 古代舞蹈 对弈 书法 篆刻 中国绘画 研究发现 艺海拾遗 知识问答

晋源“高家班”—明代音乐的“活化石”

时间:2013/11/8 12:03:00 来源: 新华社 浏览量: 2615

晋源区古城营村。51岁的高俊生这些天比较忙,因为本村以及附近的村有几家办白事,需要他和乐队过去吹奏。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可高俊生的吹奏技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便又有了
        晋源区古城营村。51岁的高俊生这些天比较忙,因为本村以及附近的村有几家办“白事”,需要他和乐队过去吹奏。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可高俊生的吹奏技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便又有了几分不寻常。至于这祖上有多久远,那可能还得从1532年说起。

  那一年,嘉靖皇帝所倚仗的老臣——73岁的王琼在北京病逝,其长子扶灵柩返回故里太原。这位生前历事四个皇帝、功勋卓著的重臣,自然在死后会被授予无上的荣耀——嘉靖特赐一支宫廷乐队随行吹奏。

  王琼入葬在风景秀丽的蒙山脚下。这支乐队最终也没能返回北京,只能定居在这里,每逢王琼忌日,便到坟前吹奏。岁月流逝,朝代更迭,宫廷乐队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乐队。清代中期,高恒成了乐队领班人,并且举家迁至古城营村,也从这时起,“高家班吹打乐”的名声开始远播。

  高家班的故事,听起来是多么的有趣。村里的文史爱好者刘六青讲起这段历史来滔滔不绝,他说,这些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而且还有一些是他考证过的。

  如果的确不曾为皇家演奏过,相信那时的人也没有胆量编出这样的故事来。况且留存至今的一些物什,似乎也印证了这样的说法。

  疙瘩锣,高家班独有的一种乐器。据传是明正德年间皇帝御赐高家班的乐器。这种锣很独特,在普通锣的中间凸出一个“疙瘩”,故名。敲起来声如洪钟,与普通锣风格迥异。现在高俊生家里还留有这种疙瘩锣。“现在这种乐器很多地方都已经采用了,不过它对于我们家来说,却是一种荣誉。”高俊生笑道。

  留下来的曲子自然又是明证。换个角度想,这可能都是明代的音乐。高俊生现在还保留着两本古老的《工尺谱》,这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两个本子早已没有了封皮,内页也大多被翻烂。高俊生的爷爷当年曾把《工尺谱》翻译成简谱,至现在,高家班吹打乐共留下来148首乐曲,按照曲牌分,有民间古曲九大套,比如《南路苦驻码》《楚江秋》《朝元歌》等。

  高恒自然就成了高家班吹打乐的始祖。从他开始,高家班规则严苛、传承有序,基本上是“传男不传女,传艺不传曲”。传至第四代,大约上世纪中叶,高家班进入鼎盛时期。他们的演奏,唢呐最为主要,另外还有二胡、皮鼓等弦乐、打击乐,乐器数量能达到23件之多。外出演出时,一般是八个人,每个人都要掌握好几种乐器。

  那时,周边但凡婚丧嫁娶,都要邀请高家班吹奏一番。数年之后,这般风光已经不再。到了“第六代”高俊生接班的时候,也只有“白事”时才会邀请他们,这也是乐队成员主要经济来源。究其原因,大约是流行音乐的兴起,“人家会请个现代的乐队,唱几首歌之类的”。

  现在,高家班吹打乐已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传承却成了大问题。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环境里,不挣钱,自然学的人就少。高俊生现在已经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家规,他很希望这种传统音乐能传下去。

  采访结束时,我们向这个高家班吹打乐、这个明代音乐的“活化石”再次表示致敬。刘六青若有所思,“虽说故事最早起源于明代,但我相信,高家班演奏一定比明代还早,或许是从唐代就开始了……”图一:高家班吹打乐参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