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文学典籍频道首页 诗歌词曲 文章骈赋 章回小说 文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广韵》到《音韵阐微》的变化

时间:2013/9/29 11:28:00 来源: 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网 浏览量: 1102

我国古代韵书的编纂,是随着汉字音韵的发现和研究而出现的。魏李登的《声类》始分宫、商、角、徵、羽五声,晋吕静的《韵集》除按五声分卷外,又创立了韵部,这两书就是韵书的
  我国古代韵书的编纂,是随着汉字音韵的发现和研究而出现的。魏李登的《声类》始分宫、商、角、徵、羽五声,晋吕静的《韵集》除按五声分卷外,又创立了韵部,这两书就是韵书的先驱。此后,齐梁间周顾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定汉字读音的平、上、去、入四声,为后代韵书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初年。鉴于各地方言中四声分歧较大,“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乎声似去”,而以前的韵书缺乏定韵标准,各有错误,于是陆法言与颜之推等在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这是综合南北多种语言、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一部重要著作,为其后的《唐韵》甚至宋代的《广韵》所本,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残卷了。近几十年来,经过研究考证,《切韵》分一百九十三韵,韵目次序不及《广韵》整齐,字数较少,注亦简略。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孙愐据《切韵》增字加注,重加刊定,改名《唐韵》,但原书亦已亡佚。
 
  《广韵》又称《大宋重修广韵》,是陈彭年、丘雍等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奉诏修,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增广《切韵》成书。全书分二百○六韵,收录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注文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韵书。它保存了丰富的声韵学材料,文字训诂亦多可取,宋代知识分子即把它当作通用的字典,后人更常把《广韵》、《说文解字》和《尔雅》三书并称,作为我国古代字书中三大系统的代表。以后,丁度等又撰《集韵》,仍分二百零六韵目,韵目名称和次序稍有更动,收字比《广韵》多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为我国收字最多的一部韵书,注文虽不及《广韵》详细,但引证古书材料很可贵,且注重文字的形体和训诂,是研究文字训诂和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此外,丁度等删取《切韵》编过一部《韵略》,后改名《礼部韵略》,毛晃再把它增补修订为《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即后来所称的《增韵》。
 
  金元间,随着中古后期语言的逐渐发展变化,实际语音与《广韵》的二百零六韵越来越远。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王文郁撰《平水新刊韵略》,并为一百零六韵;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归并为一百零七韵;金韩道昭撰《五音集韵》,归并为一百六十韵。此后,元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阴时夫《韵府群玉》分别沿用刘、王韵目,直到明代官修《洪武正韵》,进一步归并为七十六韵。至于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则以北音为正音。
 
  根据元代北曲用韵,首倡“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分十九部。由于该书是适应当时政治中心北移而专门研究北音的,所以也是研究近代以北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重要资料。
 
  清康熙时李光地、王兰生等奉诏撰《音韵阐微》,雍正时完成,全书韵部仍分一百零六。该书《凡例》说:“世传切韵之书,其用法繁而取音难。今依本朝字书合声切法,则用法简而取音易。”于是改革以前韵书的反切方法,并根据当时北方官话来定字的音切。这种读音既非秦汉古音,也非《广韵》系统的中古音,而接近于今天的读音,给我们提供了读者上的方便。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