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文学典籍频道首页 诗歌词曲 文章骈赋 章回小说 文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送别诗---古代送别诗鉴赏大全

时间:2012/7/18 15:46:00 来源: 古诗文网 作者: 皇天后土网 浏览量: 332

《送别诗》目录: 别州民(白居易)草(白居易)南浦别(白居易)青门柳(白居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送人游岭南(戴叔伦)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别董大(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適)春夜

《送别诗》目录:

别州民(白居易)草(白居易)南浦别(白居易)青门柳(白居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送人游岭南(戴叔伦)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别董大(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適)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送友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忆秦娥(李白)赠汪伦(李白)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别离(陆龟蒙)于易水送别(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逢侠者(钱起)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卜算子(王观)山中送别(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送别(佚名)谢亭送别(许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译文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不禁潸然泪下。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赏析

写白居易离开任职多年的杭州去洛阳时,杭州父老拦路送别的情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

这首送别小,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像“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十分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畅达宙)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