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时间:2014/2/20 14:21:00 来源: 习古堂国学网 浏览量: 450
【作品简介】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由司空曙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写作者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作者: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题解】 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此人。
【注解】 1.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2. 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3. 乍:骤,突然。 4. 翻:反而。 5. 年:年时光景。 6. 离杯:饯别的酒。 7. 共传:互相举杯。
【韵译】 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几道道隔山隔水难得见面。 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庚年。 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 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将分别,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
【评析】 这首诗讲述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联描写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 “乍见”二句是传诵的名句,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假如别后没有牵情,相逢以后便会平平淡淡,不会有“翻疑梦”的情景出现了。“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即使说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尽见于三字之中,也是不为过的。 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结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离怀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惜,珍惜。诗人用在此处,自有不尽的情意。综观全诗,中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于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意境浅尝】 花落草长的寂寞,岁月在沉默中逝去了身影。 相逢,才猛见对方白去的双鬓,仿佛另一副面孔露出恍惚的微笑;是另一个声音,呼唤着彼此的名字。拥抱的时候,年华的掠影开始在脑海默默回映,心头涌起苦涩的滋味。 离别,相聚;相聚,离别,人之一生,便在这别聚的悲喜中,眼看着生命跌荡地逝去。 那日,你我天海阔别,我们互道珍重,互道再见,原以为这一次惜别时的再见只是一句期待,原以为这一次的再见让我们再也不能相见。还记得那一艘载你远去的客船,高高的桅杆,白色的风帆,你说你要顺流而下,我说我想逆水而居,你去了江南,我到了朝堂,虽是同在一条绳,但却相隔万重山。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以为相逢,那只是黄粱美梦,可这一次乍然相逢,反令我觉得是否在做梦。掐一把指头,揪心的疼痛,这不是梦,或许是你我情缘不浅,或许情动上天,日日君入我梦,今日我亦从梦中走来。看着彼此两鬓的华发,额头上也爬满了风霜,相拥而泣,气绝穿肠。忘却了你我的年龄,只得一齐去郊外,砍伐当年我们合栽的桑榆,数一数年轮,却看见北宽而南窄,你不禁感叹天道昭然,很多事天知,地知,树知,你我却不知。顿觉宛若两只提线木偶,任凭命运的摆布,心恨却无可奈何! 相见不易,不如把酒言欢,秉烛夜谈。窗外雨潺潺,青黑了瓦片,润湿了房檐,碧绿了芭蕉,染红的海棠。窗内影幢幢,那一盏冥火微弱的跳动,照耀着这一对风烛残年。人生如梦,分别很难,相聚甚欢。我要将今夜的欢笑装进红红的木箱,掘一块洞穴,将它深深的掩藏,寂寞时,再打开嗅着如花的芳香! 只可惜你我明日又将分离,这一去,可谓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去今年,惆怅更与何人说?
【赏析】 司空曙: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曾官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长于五言律。有《司空文明诗集》。 本诗题作《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显然是一首惜别诗。云阳是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馆是客舍,即今之旅馆。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四叔韩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任泾阳县令。诗中韩绅可能即为其人。 在唐人惜别诗中,这一首颇具特色。 首联二句,诗人不说此次重逢,却先回忆过去的别离。“故人江海别”,是说相距之远;“几度隔山川”,是说离别之频繁。江海山川,怅望无极,几度分袂,情何以堪! 有了昔年的远别,才推出今日的“乍见”。不期然而然谓之“乍”。诗人于云阳旅邸偶然见到韩绅,“他乡遇故知”,不禁喜出望外。“乍见翻疑梦”,因为相见实在不易,今日晤面,反而疑心是在梦中。当双方都证实这并非梦境时,却又忍不住悲从中来。相互询问对方的岁数,同时感叹似水的年华。“相悲各问年”一语,重心在一“悲”字。久别重逢,本当欣喜,而此刻竟然只有悲怆,正说明双方的情谊非同寻常。无论是喜极而悲、为坎坷的命运而悲、为双方的皤然老态相视而悲,都能证明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厚,了解的透彻。假若写成“欢欣各问年”,反倒觉得浅俗无味。 第三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是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客舍话别,夜静更阑,离人心情未免孤寂、沉重。诗中未正面写人,而从侧面渲染环境: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孤”、“寒”、“湿”、“暗”,字字凄冷,“灯”、“雨”、“竹”、“烟”,字字凝重。明写景而暗喻情,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四联轻轻收束。由今日的短暂相聚又想到明天。昔年的几度分别已足令人心碎了,然而“更有明朝恨”。一个“更”字,蕴含着多少无奈,多少惋惜,多少深情!诗人当然也知道: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为此,怎能不格外地珍惜这别宴上的杯酒呢?且让我们频频举杯,相互劝慰,也相互祝福吧! 这首诗的特色,在于感情的浓郁,心理刻画笔触的精细。情与景的高度和谐;也在于结尾处诗人轻灵的收束。沉郁中见稳重,深刻中露精巧,使得这首诗的第二联成为传诵千秋的名句。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深深地体味到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