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
时间:2014/5/8 12:57:00 来源: 习古堂国学网 浏览量: 471
【作品简介】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由晏殊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阕写惜春之情。开头三句以闲淡之笔写春景:碧树倚靠六曲阑干,正是当时与伊人流连处,轻风细展丝丝柳条,牵动念旧情绪。忽听传来弹筝的音乐,更让人陷入迷茫的状态;双燕穿帘离去,倍感此身之孤独。上阕景语皆情语。下阕写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语。四五句写人:浓睡中,被黄莺杂乱的啼叫惊醒,讨厌它破坏了我的好梦。醒后好梦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题。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⑥。浓睡觉来莺乱语⑦,惊残好梦无寻处。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长安》、《凤栖梧》、《转调蝶恋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黄金缕:喻柳条。 ④钿筝:饰以螺钿之筝。 ⑤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⑥一霎(shà):极短的时间。 ⑦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首词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抒写了作者春日的闲愁。 上阙写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贵之象,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作者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 下阙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既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抒发作者送春之意,词意含蓄蕴藉,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该词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