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李继祥老党员与农家书屋
时间:2012/11/19 9:09: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作者: 闫卫星 车卫明 杨 浏览量: 478
李继祥每天都要整理打扫书屋
李继祥(右一)在他的农家书屋与乡亲们一起读书看报
方山县三中退休教师、老共产党员李继祥,用自己的藏书和购买的书籍,自办农家书屋惠及群众,赢得了乡邻的好评。前不久,他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前不久,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方山县三中退休教师李继祥,作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这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退而不休,几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藏书、新购书籍及政府送来的书籍创办书屋的事迹,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而他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方便群众,惠及于民的举动,同样赢得了乡邻的好评。他的农家书屋,总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读书借书之人络绎不绝。
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笔者专程赶往方山县麻地会乡庄上村采访老共产党员李继祥和他创办的农家书屋。说到刚刚被评为 “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事,李继祥老师自豪地说:“这一荣誉称号全国仅有20人获得,我是咱们山西的代表。眼下,国家对农家书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把书屋办得更红火,吸引更多的农民朋友来学习。”
A退休返乡萌发办书屋之意
“吃了饭、没事干,前村游、后村转,扑克麻将通宵战,家庭不和人心散,夫妻争吵常不断。”2009年,李继祥从方山县三中退休后回到庄上村看到的就是这种状况。198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干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回到家乡看乡亲们农闲时这么消磨时间,李继祥的内心深深地感到不安。这名老党员想到了要尽己之能,发挥余热,用知识改变村里的陋习。
那么,如何扭转村里眼下的局面,李继祥想到了书。自己还有多年来积累的200多册图书,不如办一个图书室,让村民们来书屋,通过读书看报提高全村人的素质,慢慢地改变长期养成的种种不良习气。
就在这时,麻地会乡的下乡干部来到庄上村,在与村干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李继祥将收藏的200多册图书拿出来准备自办书屋。下乡干部马上来到他的家里,详细了解了情况后说:“现在国家鼓励兴办农家书屋,你的这种情况最合适不过了。”
李继祥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又投资了1000多元购买了100余册图书,农家书屋初具雏形。
B1800多册图书的书屋开门迎客
“退休之后很无聊,生活单调事情少;虽说人老心不老,还想为民把心操;教书育人情未了,所以我把书屋搞;今年我把书屋办,欢迎大家都来看……”这是李继祥为扩大农家书屋影响,吸引群众前来观看而编写的一段顺口溜。
2010年刚刚立秋,一辆满载着1500册图书的工具车来到了庄上村,方山县文广局的领导为庄上村农家书屋送书来了。李继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期盼的图书终于来了,忧的是这么多书连个好放处都没有,除了县文化部门配送的两个书柜外,李继祥将家里的厨柜、衣柜都拿出来改造成书柜还不够用。这时,他想到了儿子曾在乡里开过饭店,有不少闲置在家的柜子,于是他请来木工逐一改造,又投资了350元购买了20个凳子,花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把1800多册图书整齐有序地放到了书柜里。至此,庄上村农家书屋正式开门迎客了。
书屋办起来了,可前来借阅的人很少。为了尽快让村民知道此事,吸引他们前来借阅,李继祥想方设法大力宣传发动,在村中心位置的墙壁上张贴了农家书屋顺口溜,书写了两条醒目的标语,还时不时地在走亲访友中宣讲,一时间农家书屋里就人头攒动了。随着借阅人数的增加,几十平方米的地方显得很是狭窄。2011年春节过后,李继祥又将自家的一间木质结构的房子拆了重新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平板房,把它设计成了阅览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阅读。
为了使书屋建起来、使用好,李继祥还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结合实际,推出了五项图书管理制度,在全县传为佳话。一是将图书分类整理,贴上标签,加盖图书专用章按顺序陈列上架,造册登记;二是经常查看图书,做到书面干净卫生,防火、防盗、防鼠、防潮;三是天天开放,农闲时全天开放,农忙时饭前饭后两小时开放;四是热情服务,方便群众,群众有需要看的书籍可以预约,并提供送书上门的服务;五是借阅时强调爱书护书,不准在书中乱写乱画,严格登记手续,限期返还时间,如有损坏,照价赔偿。五项制度的出台和运行,使小小的农家书屋充满了生机、放射出活力。
据统计,从2010年10月至今,庄上村农家书屋累计借出图书371册,还书284册,阅读人数达到1200余人次。
C小小书屋惠及众乡亲
赵林平是庄上村地道的农民,也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之一。往年,他家一年种30多亩地。每到春忙秋收时,全家老少一齐上阵,实在忙不过来还得找帮手。但农闲时又都歇在家里,没有一点额外的收入。因为常到书屋读书看报,赵林平对机械化耕作有了兴趣。在一些报刊上多方了解到这类信息后,今年,赵林平毅然买了一辆旋耕机。春忙时,他和老伴两个人就把30多亩地耕种好了。两个儿子从单一种地的活中腾出了身子,外出打工挣钱,全家收入今年比去年能翻一番呢。赵林平乐哈哈地说:“以前咱观念不正确,老是苦干实干不会巧干,不用科技,现在看来,这科技的东西就是好!”
实际上,在庄上村像赵林平这样,从书屋中受益的乡亲不胜枚举。李继祥开办的小小农家书屋,不仅改变了村风,更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王金秀是一个识字的女人,生育后,对保健和育儿知识十分渴望。看出她的心思后,丈夫到农家书屋借了一些有关育儿的书籍。王金秀每天都看,对保健和育儿很有益处。事后,她逢人便说:“这农家书屋就是好,方便了群众,还提升了咱们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如有需要书籍而自身情况又比较特别的,李继祥还会主动送书上门,热情服务,辛苦自己,方便群众。
安恩全是土农民,不识字,家里种的几亩核桃老是不挂果,几次想到农家书屋借书研究研究,但苦于自己不认识字。李继祥知道情况后,主动拿了几本有关核桃树管护的书,抽时间上门服务,李继祥读,安恩全听,两个多月后,安恩全按照书上所讲的去做,一年后核桃树挂果了。
花甲之年本该享受清闲,李继祥却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政策的鼓励下办起了农家书屋,办得红红火火,使农家书屋成为全村人的精神家园和知识殿堂。即使老伴生病,他也坚持书屋内借读两不误。李继祥说,他要继续坚持下去,把农家书屋办好,让自己的余热发出更大的光芒,为农村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