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德·孝频道首页 德孝故事 德孝人物 忠义祠 孝道 道德

山西大学生高冰为什么要援建一间贵州山里娃的

时间:2012/12/31 9:20: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作者: 张晓利 浏览量: 422

拥挤的教室里,很多孩子只能靠墙站着上课。 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啊? 12月26日,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青龙村的一通电话,让高冰的思绪飘到了今年7月的支教活动。 今年
 

拥挤的教室里,很多孩子只能靠墙站着上课。


“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啊?”


12月26日,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青龙村的一通电话,让高冰的思绪飘到了今年7月的支教活动。


今年暑假,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的高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由大学网组织的赴贵州支教活动。7月20日,高冰参加完从文水到延安的徒步活动,就马不停蹄地赶往贵州。从延安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六盘水。到达六盘水后,高冰坐了8小时的汽车,又走了2小时的山路,才到达支教地点——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青龙村玉龙小学。


支教过程中,高冰主要负责学前班孩子的语文教学和80多名大学生的生活物资采购、调配。由于支教队伍庞大,学生们的吃住被安排在当地村民家里。刚过三四天,一位村民家的米就被一扫而空,热心村民决定将家里的摩托车卖了换米吃。大学生们知道后,竭力劝说村民不要卖车。当晚,他们开会决定,不管在谁家吃住,每人每天都交十元伙食费。


对于大学生来说,支教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支教十天后,大学生们统一住进了村民新修的一间毛坯房里,“晚上打地铺,白天吃的是粥和挂面,菜就是豆腐和土豆,还要限量。”不过,孩子们时常会把自家的土豆背一些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担心他们不收,连门都不进,把东西放在门口就走了。


在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时,高冰问:“小朋友们,这段时间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位小男孩说了一句:“老师,我爱你们!”其他小朋友也都跟着喊:“老师,我也爱你们!”那一刻,高冰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说实话,支教一两次,根本解决不了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高冰说,青龙村是多民族聚居区,苗族一些女孩小学毕业后就被父母安排嫁了人。很多男孩上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有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管教,孩子早早就辍学了。


玉龙小学的学前班有208个孩子,挤在约70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课。支教结束,一起参加支教的大学生们就商量,怎么给学前班的孩子们建一间大教室,解决他们的上课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田野学社率先发起了募捐,在太原的高冰就通过组织同学搞些募捐活动,陆续给学校汇款捐建教室,包括在平安夜打工挣钱来捐款。


今年平安夜当晚,自发组成的21名大学生打工团,相约来到太原市柳巷美特斯·邦威专卖店担任导购,工资是50元的底薪加提成。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完成3000元的任务量,他们只能拿到50元的底薪。最终,平安夜当晚,他们只挣到了1000元左右。


本报《他们要为贵州山里娃捐建教室》刊发后,很多爱心人士打来电话,对这些大学生的举动表示赞赏,同时希望捐款捐物,早日让孩子们到新教室上课。25日,山西医科大学大二学生董兰兰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在校内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募集到900多元。


截至记者发稿时,高冰他们已经募集到2300多元。


26日上午,玉龙小学学前班老师龙相打来电话,告诉高冰,之前学生们捐的款项已经到账,现在,建新教室的工程已经开工。教室的地基已经打好,不过后续费用还没着落。


据了解,建教室总共花费需要11万元。通过学生们的多方努力,已经筹集了近6万元,还有较大缺口。


有一种信念叫感动,有一种信念叫坚持。本报希望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助力这些有血有肉有理想的大学生实现梦想,早日帮玉龙小学学前班把教室建好。(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