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德·孝频道首页 德孝故事 德孝人物 忠义祠 孝道 道德

由京剧《四郎探母》看中国忠义气节

时间:2013/5/10 8:49:00 来源: 天涯社区 浏览量: 2952

今天读到李杜韩《残虐的节义:明末的士林风气》一文,不由得想起京剧名作〈四郎探母〉来。当然,〈四郎探母〉是戏剧,不能当成历史来读。但它历久不衰,为戏迷们所喜爱,这其
 今天读到李杜韩《残虐的节义:明末的士林风气》一文,不由得想起京剧名作〈四郎探母〉来。当然,〈四郎探母〉是戏剧,不能当成历史来读。但它历久不衰,为戏迷们所喜爱,这其中自然折射了中国文化信息,尤其是草根民众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
  
  在剧中,杨四郎战败被俘,从此隐姓埋名,做了敌国契丹的附马。十多年后,契丹和宋朝交战,母亲佘太君亦率杨家将前来,为宋国御敌。杨四郎为见母亲一面,求妻子,即契丹公主帮忙盗令箭,从而演了一出忠孝不能两全,家国难以兼顾,然而又充满母子亲情,夫妻爱情的矛盾曲折,回肠委婉的感人故事。
  
  杨四郎这个人物,在某些人看来,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叛变投敌,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在与母亲佘太君见面后,仍选择回契丹国做他的附马,是地道的不忠不孝,贪图富贵。在这些人继承的忠义气节的道德观里,军人与敌国交战不敌,惟有死战到底,才算爱国。投降了敌军的,便为他们所唾弃的懦夫,汉奸。这一价值观,在明末,发展到变态的程度。以至民族英雄袁崇焕,也被打成汉奸。北京普通市民,在他被残暴地凌迟处死后,居然争相吃他的肉。这骇人听闻的一幕,让我们相信,中国传统的忠义气节道德观,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我想,忠义爱国之所以在帝王时代被尊奉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原因是明显的。这样的道德体系,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国家的统治者们。因此,为统治者服务的知识分子,提出忠义爱国的道德原则,高于一切,乃至人的生命,自然为统治者所肯定和推崇。可是,这样的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崇尚自由人权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奉为圭皋,尤其是青年人,实在让人费解。这些人,动则给人一顶汉奸的帽子。似乎世上只有他们爱国,凡是与他们意见不同的,则骂为卖国贼。运动员为外国效力了,卖国贼;拍几部清朝皇帝的电视剧,卖国贼;赞美一下民主自由人权,更是“反华亲美”的卖国贼!他们的言论,只是拾了文革时姚文元,戚本禹们的余唾而已。
  
  相比这些义和团式的“爱国”青年们,以及那些将本来纯正的爱国感情扭曲到变态程度的“道学家”们,我觉得那些爱看〈四郎探母〉的草根民众,人性多了,可爱多了。〈四郎探母〉中的敌国契丹的人物,也不再是妖魔化的“蛮夷”,而是与大宋的人一样,是正常的,有感情,有人性的人。由此出发,宋国的将领杨四郎,死战后被俘,无奈投降敌国,也就可以接受,值得同情了。---- 当然,对于军人不战而降,我也是痛恨的。
  
  不过我担心,嗅觉高度灵敏的爱国青年们,不久就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四郎探母〉是有人为美化异族统治,麻痹汉人而刻意制作的。由此掀起对它的大批判,则非我所愿也。衷心希望〈四郎探母〉这样优秀的文化作品,继续为京剧的爱好者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