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德·孝频道首页 德孝故事 德孝人物 忠义祠 孝道 道德

马美珍照顾公婆二十余年好媳妇当选人大代表

时间:2012/11/14 9:37: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作者: 高 辉 浏览量: 766

孝顺父母天降福,抱上了孙子的马美珍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很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一个朴实得如同刚刨出来的山药蛋般的农村妇女。面对采访,她略显尴尬,问
 

“孝顺父母天降福”,抱上了孙子的马美珍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很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一个朴实得如同刚刨出来的山药蛋般的农村妇女。面对采访,她略显尴尬,问一句答一句,但她又会着急地打断记者:“不是这样,我公公怎么哄也不吃饭,我就生气地喊他:‘你咋的不吃啦,我还有一堆事要忙哩。’他就吃啦!”简短说完,她憨实地笑上几声,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里好。


马美珍,运城河津市僧楼镇普通农民,用她淳朴而真诚的方式,精心侍奉年迈公婆二十余年之久,老人病榻前不离不弃。2012年,她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了河津市第五届人代会,她还是连续三年的运城市“十大孝星”、“河东二十四孝”获得者。


从一个“孝星”到一名人大代表,她经历了付出,也感悟了得到。


二十余年,上了发条的媳妇


2006年,河津市提出以“孝顺父母”作为任用干部的一条标准时,马美珍觉得这压根与自己无关,她依然急匆匆地奔走在给公婆送饭的小路上,心里只担心饭菜会不会变凉。


而此时,距离马美珍怀孕带婆婆四处看病的故事,已经过去了20年。


1985年,马美珍和丈夫李宪平结婚后,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平日里,两位老人的生活都由夫妻俩打理。婚后第二年,婆婆却患上了白内障、青光眼等多种眼疾,近乎失明。


看到婆婆眼盲,有孕在身的马美珍自告奋勇领着婆婆去看病。那时没有通客车,她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婆婆前往稷山县人民医院。


每次都是婆婆先坐上去,马美珍才跨上自行车,路途颠簸,经常吓得她一身一身出冷汗。河津僧楼镇距离稷山约三十公里,每坚持骑上四五公里,马美珍就得下车歇下酸痛的双腿。担心车子倾斜婆婆滑下后座,她得一手抓着婆婆衣服,然后脚轻轻支地下车。这样的细节,体现出一个儿媳妇的用心来。


在医院里,挂号、抓药,马美珍忙得团团转,还要照顾到婆婆喝水上厕所这样的小事。每次骑车赶回河津家中,搀扶婆婆回屋子休息后,她则累得就像瘫了一样,连汗水湿透的内衣都没力气换,躺在炕上稍微歇歇,接着做饭干家务……


但让她心痛的是,婆婆的眼睛想尽办法也没治好,还是看不见了。


为了补贴家用,两口子在村头办了个养鸡场。喂鸡、捡蛋、清洁鸡舍等活少不了人打理。而那时,热情能干的李宪平被选举为村主任,村里大小事情都要过问操心,家里的事、鸡场的事一股脑都落在了马美珍身上。


因为又盖了房子,马美珍和公婆已不在一个院居住。每天早上8时前,她将饭做好送到公婆跟前,就急急忙忙回家胡乱拨几口凉饭,再到鸡场用自行车绑上前一晚准备好的两大筐鸡蛋,去几公里外的一个厂矿家属院去卖。百十公斤鸡蛋一路负重前行,然后费力叫卖,到了中午,再赶回去烧火做饭……马美珍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紧张忙碌的生活。


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她来不及先吃一口,先给公婆送饭。看着公婆吃完了,将碗筷收拾好,然后再回自己屋里。夏天还好,能吃口热饭,冬天时,饭菜就凉了。长年累月,劳累加上吃冷饭,她患上了不名之病,经常喘不上气来,咽一口饭,一不小心就会卡在喉咙里,横竖下不去,噎得眼泪直流。“这么多年来,刮风下雨,一日三餐,她没有落过一顿饭,更没有耍过情绪。我是儿子,都未必能做得到。有几次,她累得脸色惨白,我觉得亏欠她很多。”李宪平一个劲直夸妻子,马美珍开怀地笑了。


公公爱吃肉,每顿饭,马美珍都要放一些肉。婆婆不爱说话,也不爱使唤人,马美珍就细心观察,看到婆婆刺挠抓痒,就张罗着给婆婆用热水擦擦身子,洗洗脚。


细数这二十几年来,她像上了发条不停地转,甚至没有睡过一个午觉。“很多时候,累得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好躺上十几分钟,缓过来了再接着干。”马美珍说即便这样,她也从来没有将公婆当成负担,从内心里觉得那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听丈夫经常念叨两位老人怎样辛苦地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成人,太不容易了。今天他们老了,我们孝顺,是应该的,不值得宣传。”11月4日,马美珍好一番推脱,最终还是在丈夫的说服下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儿媳,比亲儿女还要强


后来,马美珍搬出了自己的院子到鸡场住。由于老人的几个儿女工作繁忙又不在本村,照顾老人的这个任务,还是交给了马美珍。


鸡场距离老人居住的旧院有一公里路,饭熟了,稍一耽搁就会凉。马美珍每次都是手脚麻利地将滚热的饭菜装进一个大饭盒中,跳上自行车就直奔老院。下雨就打着伞,下雪用棉被蒙住饭盒。


这样的日子也有十年,十年如一日,马美珍从来没有喊过怨抱过屈,同村村民们都觉得难以置信,竖起拇指夸马美珍不简单。


身体的劳累,马美珍忍了;老人的倔强,马美珍也得忍。“我父亲是个老干部,离休后不习惯,会常常买点酒喝。父亲喝酒后有时会无端骂她,她笑眯眯的从不吭气。”李宪平最佩服媳妇的好性子,和谁也不发脾气。


马美珍说自己也很委屈,但她担心老人岁数大了,一顿不吃会损身子。她总会好言相劝让公公吃饭,“爸,你不吃饭光喝酒对身体不好,再说啦,你吃完我才好去干别的活,地里的玉米还没收呢。”公公也就乖乖地将饭端起来吃干净。但碰上公公倔脾气来了,就是不吃饭还哄她走时,马美珍也要发个火:“爸,你是怎的啦么?我还一堆事没忙完,你吃完,我还干活呢。”


仿佛马美珍就会说这么一个理,仅限于语气不同。而公公也仿佛只认这个理,看到为这个家操劳的媳妇,也一下子收了脾气,乖乖吃饭。


因为公公爱喝酒,马美珍操过不少心。怕喝酒对公公身体不好,她将酒藏起来。但公公手头有钱,拄着拐杖到小卖铺再买一瓶。她劝公公别喝了,公公脖子一梗:“你别管我。”想想,公公也就这么点爱好,她也就顺着公公性子了。


2007年的一天,公公出门不慎摔倒,腿没了知觉。马美珍索性搬回老院子,每天搀扶着公公下地练习走路,一日三餐细心搭配调养。渐渐地,公公的腿竟然活动如初。


婆婆不爱说话,打年轻时期,就是一个内向人。用李宪平的话来说,“眼睛就是这样憋得看不见的,有什么委屈自己往肚子里吞,和亲戚邻居怄气了也不和别人说,生生地咽进肚子里。”


2009年,77岁的婆婆上炕时,一头栽倒在炕上,脸色蜡黄神志不清,被送进了河津市人民医院。侥幸抢救过来,留院观察半月之久。那段日子,几个兄弟姐妹因为工作只是当“配角”,从始至终,马美珍成了照顾陪伴婆婆的“主角”。婆婆大小便,马美珍细心打理,没有借故推脱过一次;婆婆吃饭,马美珍一口口喂食,从不嫌烦埋怨;婆婆睡觉,马美珍拉个板凳坐在病床旁只能打个盹。


病友们以为这是闺女,婆婆含笑不语,马美珍说:“我是媳妇。”大家惊诧不已,纷纷羡慕:“老太太,这个媳妇,是咋娶来的,可是个好媳妇。”


出院后,婆婆一天三顿要服用的康复药物,都是马美珍一粒一粒递上,倒水送服。婆婆病情一再反复,没法独自上厕所,马美珍就会挽着婆婆的胳膊带到厕所,方便完再带回家中。


婆婆面对马美珍,没说过一句感激的话,可她在别人面前会说:“我这媳妇比亲儿亲女还强。”


  孝道,那是最美的嫁衣


2009年7月,马美珍被评为运城市“十大孝星”,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同年8月,李宪平的哥哥将父母接到了自己家中伺候,马美珍才终于可以缓缓歇歇。


23年的时间,和两个老人相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没有老人在身边,马美珍感到茫然若失。她总是在丈夫要去看望老人的时候,带上早备好的点心水果。她总还希望公婆能回来住,但老人在哥嫂那边生活得很好,她也就成全哥嫂的尽孝。


马美珍对老人的爱也赢得了全家人对她的爱,几个小姑子待她就像亲姐姐,常常给她买衣服买化妆品。家人之间的这份关爱,对马美珍而言,远比她得到的那些奖章奖状重要和珍贵。


有了闲余时间,马美珍的那份纯朴和热心开始发散到邻里之间。谁家有红白事,她都乐意去帮个忙。有村民姑娘出嫁,她乐呵呵去帮着缝被子做嫁妆。村民们都喜欢她,喜欢找她谈心唠嗑。


村干部介绍,马美珍就是附近马家堡村人。马美珍的母亲就伺候着两位老人——婆婆和婆婆的婆婆,马美珍的老奶奶还是百岁老人。“每次我去看望马美珍的奶奶和老奶奶时,总喜欢问老奶奶‘您高寿啊?’老奶奶每次都瘪瘪嘴‘我七十岁啦。’一连问了十几年,每年都是七十岁。”老奶奶的这份幽默或许就是她感受到儿媳妇的孝顺的幸福写照,而母亲的孝道一定是言传身教了马美珍,陪嫁给了她最美的嫁衣。


马美珍这样讲她自己二十多年的孝敬心得:“你看,老人就是老小孩,你要哄着他们舒坦。他们发脾气,你不能急,但有时候,他们太淘气了,也得吓唬吓唬他们。总之,你一颗心为了他们好,想让他们吃好睡好高兴,这就够了。”这话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有多少人能如马美珍坚持二十余年?


2011年6月初,正在干家务的马美珍收到了李家堡村委会的通知,说她当选河津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这个普通的农妇高兴得热泪盈眶。说实话,当初,她还其实并不清楚“人大代表”代表什么,只是觉得是和“孝星”一样大小的荣誉。


“农民人大代表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质询,以改进那些部门的工作作风;可以去了解咱们农民在想啥,将我们农民的好点子以及期望的新政策反映给上面领导;还可以去听取农民的真心话,过得好不好,替咱们农民呐喊呼吁。”2000年卸任村干部的李宪平,将这些“农民人大代表”的权力告诉马美珍,马美珍半响合不拢嘴。


“敢情,这农民人大代表还是个干部呢?最起码是干部级别的吧!”马美珍感觉到了沉重,在她看来,这个任务比伺候老人更加艰巨,更加有难度。


2月26日,河津第五届人大会第二次会议,马美珍和僧楼镇的几名代表踏进了河津大礼堂。一眼便看到主席台中央的国徽和国旗,她的心“怦怦”乱跳,眼眶阵阵发热。一切都很陌生,却那么让她向往。这种情绪一直影响着她,以至于很多东西都没有听清楚,但她深深记住了“农业产业化”。


如今,马美珍和别人聊天时不时要问一句:“你觉得咱政府应该再给咱农民一些啥政策咱才能过得更好?”如今,她每到一处会很留心那里的人和事,看看哪个单位服务好,哪个村的农民生活好。“我需要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合格,更好地使用党赋予我们农民代表的权力。”


如今,马美珍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她的儿媳妇也是一个孝顺媳妇。“孝顺父母天降福”,马美珍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很多,或许她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