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汉字汉语频道首页 说文释字 汉语成语 网上私塾 方言俚语 中国笑话 谚语俗语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拔山扛鼎

时间:2013/6/19 11:01:00 来源: 未知 浏览量: 512

【释义】 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拔山: 1.比喻力大,亦作拔山举鼎。 2.比喻极其困难。 也作拔山举鼎。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释义】

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拔山: 1.比喻力大,亦作“拔山举鼎”。 2.比喻极其困难。 也作“拔山举鼎”。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典故】

秦末,项羽率兵渡漳水,破釜沉舟去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

项羽身材高大,勇力过人,他甚至能把一只很重的大鼎举起来。陷入垓下重围以后,项羽知道大势已去,他悔恨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却败在刘邦手下。他在和美人虞姬饮酒诀别时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成语“拔山扛鼎”即由上述记载形成。

(责任编辑:孙自军)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