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里,有不少的字字形相似,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钧与钓字虽然长相相似,但如果写的时候少写一点,可就闹笑话了。 话说清同治年间,江苏太仓县令给巡抚写了一封信。当
在汉字里,有不少的字字形相似,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钧”与“钓”字虽然长相相似,但如果写的时候少写一点,可就闹笑话了。
话说清同治年间,江苏太仓县令给巡抚写了一封信。当时,下属给上级官员写信,无论是公文还是私信,都要在开头写上“某某大人钧禀”几个字。这位县令不知是才疏学浅,还是一时疏忽,竟将“大人钧禀”写成了“大人钓禀”,其中的“钧”字漏写了一点,成了“钓”字。
巡抚大人颇有肚量,也很有文才。他看完信,在空白处题了一首诗退回给他。
未必他年秉大钧,垂杆顿触钓鱼心。
可怜一勺廉泉水,分赠同僚总不匀。
这首诗,把“钧”与“钓”的字形作了对比。特别是后两句,“可怜一勺廉泉水,分赠同僚总不匀。”既巧妙地点出“勺”与“匀”的区别,还抒发了心中的不满。他本是廉洁奉公的,你现在应将钓鱼这类事套在他头上,他怎能不生气呢?
(责任编辑:李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