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 [5] )里用了从羊从大的解释后,后人大都这样来解说美字的起源。宋代的徐铉的就更具体化为 羊大为美。 现代 的美学家们基本都沿用这一说法( [2]
自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5])里用了“从羊从大”的解释后,后人大都这样来解说美字的起源。宋代的徐铉的就更具体化为“羊大为美”。现代的美学家们基本都沿用这一说法([2][3][4]),还为此做各种各样自圆其说的解释,说什么生存的需求,导致人的最初的美感来自味觉。哈哈,吃喝玩乐,吃排第一,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欣赏和讲究吃了。这样说了以后,又非常的不安。到底,中国人的美感起源于好吃的味觉这种说法好象对国人不敬。于是又增加“羊人为美”的说法([3][4])及“美女为媄”的说法([4])。一个多么美丽的错误! 大凡有一点基本的文字学的基础的人都知道,汉语是象形文字,主要以象形和形声为主。象形文字在造字的伊始,只能造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文字。这些简单文字,后来大都以偏傍部首的方式,(以形声,转注,或指事等方式)来复合成其它的字。由于这种造字的独特的方式,一个字在造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只可能有一个根据。它之后也许可以有很多的(引伸或借用出来的)意思,但来源(或本义)基本上只有一个。由于汉字造字的困难,很少有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造出两个字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虽然到了后来,同义字(词)有不少,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引伸或借用达到的,而不是(造字伊始时的)本义。 具体来说,说到味觉,在五个基本的味感(苦甘辛酸鹹)之中,苦甘两字是直接的象形,辛是从一种酷刑产生的皮肉的痛苦来借义,鹹取卤的最初产地(卤地,即安定卤县)以形声方式造出,而酸同酢同醋,从其甲骨文的字形来看,与酸味产生的过程(即菜在酉器里发酵)不无关系。这就是说,中文中稍微复杂一点的味感的字,也都是通过复合的方式造出来的。对于“好吃”这样更高一级的味感,古人(传说是仓颉)也专门造了一个字“善”。善是以羊羔入口的方式形声造出,注意到善字带有口的部旁,上面是羔字。肥(大)羊虽然好吃,却比不上羔羊。至于“羊大”,从汉字造字(象形或形声)的角度,无论如何没有办法跟“好吃”挂上钩,也没办法跟美挂上钩。 所以,美字就只可能有一个来源,即“羊人为美”。从网上能查到的许多考古学者收集的美字的甲骨文的形态上来看,都证明了这一点。美字分明画的是一个人顶着羊头在妖娆地跳舞!也就是说,中国人最初的美感,来源于视觉和听觉的最完美的结合,即舞蹈。这与苏格拉底的定义完全一致(“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而中国人将这个最朴素的定义,造进了美这个字。美感这样一种比“好吃”又要高一级的感觉,也只能来源于视觉和听觉这种大脑更加充分依赖的感官。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种高于“好吃”,却低于“美”的感觉,即好感。“好”分明画的是一对少男少女在一起亲爱!“好”表达的是一种性爱的快感,而来自性本能的快感,高于任何其它的快感,包括“好吃”。“美”是一种更加抽象的感觉,它比生理上的原始的感觉又要高一级。 这里我们需要谈一下“美感”的定义。我们知道动物有快感,但没有美感。如果说动物也有美感,那么我们就在将美感和快感混为一谈(会有人不同意)。笔者对现有的“美感”的各种定义都不能满意。依愚见,“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的过程。它有三个前提条件:外界的刺激(美的实体),神经系统和大脑的高度发达(生理条件),和文化的形成(社会条件)。按照这样来定义,则“好吃”和“性快感”都只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感觉。“美感”是更加高级和抽象的感觉,在地球上,大概只有人类才有。最强烈的美感,是性快感的升华,因此“美感”的产生又与性本能的冲动分不开。而舞蹈是刺激这种性的本能的冲动的最佳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因而也是美感的最初来源。对于“美感”的更加完整的定义,笔者将在别处给出。 第一次将美和“好吃”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在《孟子·尽心下》中(待细考):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在此之前,美都是跟人,草木,或其它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可见,美的原意不是好吃,美只在食物方面的引伸才与好吃(或善)同义。因而,美涵盖的内容更广。 所以,从今以后,不要再提“羊大为美”。[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朱光潜,金城出版社,ISBN7-80084-874-4/B · 185,2006年9月。
2.《中国美学原理》,祁志祥,山西教育出版社,ISBN部门7-5440-2527-6,2005年7月。
3.《美学三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7-80563-983-3,2003年10月。
4.《中国古典美学史》,陈望衡,武汉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7-05762-3,2007年10月。
5.《说文解字》,许慎,喀什维吾尔出版社,ISBN7-5373-0981-7/I·260,2002年9月。 (责任编辑:史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