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汉字汉语频道首页 说文释字 汉语成语 网上私塾 方言俚语 中国笑话 谚语俗语

仓颉庙会

时间:2013/10/15 18:21:00 来源: 仓圣阁 作者: 史林娜 浏览量: 579

要说阳武清明庙会,先得从清明节说起。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们利用这天扫墓祭奠,纪念祖先。据说,这一传统习俗与字圣仓颉有关。 相传自父母去世后,仓颉

  要说阳武"清明庙会,先得从"清明"节说起。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们利用这天扫墓祭奠,纪念祖先。据说,这一传统习俗与字圣仓颉有关。

   相传自父母去世后,仓颉日夜思念,为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特别是母亲为他造字和修建藏字楼操心受苦,他总是耿耿于怀。后来,他想到自己出生于三月二十八日,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清明时分,何不利用这天去祭拜父母的坟墓, 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是年三月二十八日这天, 天空格外晴朗,仓颉便到父母的坟地,把坟墓周围 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在墓堆上插上了几朵野花,让父母亲在九泉之下宁静安息,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和孝心。此后,人们也学起了仓颉,不论贫富贵贱,也不论为官为民,都在每年这天给祖先扫 墓、祭奠,表示纪念。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仓颉,就把 "清明"列人二十四节气中。这就是清明节扫墓的来历。

  后来,仓颉辞世后埋葬在史官。阳武村的村民为了纪念仓颉这一上古伟人,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启迪后人,就在仓颉的故居乌羽山的中峰顶端修建了一座"仓颉庙",以便进行各种纪念活动。此庙庙址至今残存。一村民于1951年在此放羊挖柴时,发现一石碑,碑高35厘米,宽55厘米,厚5厘米。碑上刻有"仓圣故里"四字,石碑造艺精良,字迹刚劲有力。此碑何人何时所立无法查考,但从碑质字迹分析,至少距现在有千百年了。

  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就去鸟羽山仓颉庙烧香磕头,祭拜仓颉。每年清明节,举行庙会,唱大戏纪念仓颉。 随着社会的变迁,村址由原乌羽山的阳武村移至现在的阳武村。人们为了纪念祭拜方便,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将仓颉庙从乌羽山迁到现在的阳武村,重新塑像立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文字圣祖,把鸟羽山更名为"仓圣梁"。清乾隆四十二年,庙宇扩建,重新修复,不仅有庙而且有戏楼,并立碑纪念(残碑现存)。此后,阳武村民在清明节举行庙会,祭奠仓颉,绵延不断。由此,阳武的"清明庙会"远近闻名,直古流传。曾一度,过清明庙会,远至河南、山西、山东、甘肃等省以及本省蒲城、澄城、合阳、洛川、宜君、黄龙、榆林等地的游人、商客纷纷赶来阳武祭拜仓颉,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每逢过庙会,常有大戏助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江青玉军长曾带山西大戏在此为庙会助兴;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团长韩波皮(中共地下党员)请来"朱班长"的名戏为清明庙会演出。过清明庙会演出的先后还有富平、长安、白水、蒲城等县剧团。至于村上的业余剧社经常为庙会演出自不必说。庙会期间,设有商场、饭馆、牛羊市场、游艺娱乐等,另外还有摇会博彩。

   仓颉庙的殿堂中间有一方形像台。像台中央塑有仓颉坐像。像台左右两侧角前,各塑有一尊书童站像,手执书一本。庙殿周围均有壁画和诗词。壁画为《四圣图》,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深遂,字迹遭劲有力。仓颉塑像神韵魁伟,四目经天,尊容庄严。庙中无论是塑像还是壁画造诣,均可谓艺术精品。原诗词如下:

东侧诗词:


一片白云青山内,

一片白云青山外

青山内外有白云,

白云飞去青山在。

西侧诗词:

云山苍苍,洛水洋洋;

见字屋室,永裸吉昌。

四目能观天下事,

双手造字万古传。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