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的变迁
时间:2013/11/25 11:34:00 来源: 文史天地 浏览量: 934
现在一般国家的军队,通常由陆军、空军和海军三个军种组成,统称为 “三军”。但“三军”之称,并非始自现代,早在空军、海军出现以前,古代军队中就有了,而且与现在的三军大相径庭。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以“军”为最大的编制单位。“军”人数多少不等,有的几千人,有的上万人。小国一般设一个军或上下两军。晋、齐等国除设上、下军外,还设有中军,统称为 “三军”。到战国时期的秦国, “三军”的组成又与其他诸侯国不同。《商君书•兵守》称:“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老弱者为一军,此谓三军也。”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三军的名称被后人用来指整个军队,也就是全军的意思。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