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参考字】式
【本 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篆文“”,由车“
”和式“
”组合造出。车“
”指车厢;式“
”指仪式,兼表发音;古代战车车厢的前端有一横木,平时人在战车是坐着的,举行仪式需行礼时就要站起来,在行驶的战车上人又站不稳,在车厢的前端装一横木,站立时用手扶住就能站稳了。组合起来表示: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演变为隶书“
”,把车“
”写成“
”,把式“
”写成“
”;演变为繁体楷书“軾”;演变为简体楷书“轼”。“轼”引申为“站在车厢上凭倚横木行致敬礼”等义。
基本解释
轼
(軾)
shì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轼。
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
笔画数:10;
部首:车;
笔顺编号:1521112154
详细解释
轼
軾
shì
【名】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同本义〖horizontalbar(infrontofcarriage)〗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