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本 义】牵牲口的绳索。
甲骨文“”,由又“
”、丨“
”和糸“
”组合造出。又“
”指用手抓握;丨“
”是指事符号,指绳子所牵的牲畜;糸“
”指丝线、绳索;手抓绳索牵牲口,强调的是牵牲口的绳索。组合起来表示:牵牲口的绳索。金文“
”,由糸“
”和畺“
”组合造出。糸“
”指绳索;畺“
”指界线、范围,兼表发音;强调牵牲口的绳索是控制牲口不能越界、越范围,要受人的指使。组合起来表示:控制牲口的绳索。篆文“
”,把糸“
”写成“
”,把畺“
”写成“
”;演变为隶书“
”,把糸“
”写成“
”;把畺“
”写成“
”;演变为繁体楷书“繮”;演变为简体楷书“缰”。“缰”引申为“控制牲口的绳索;拴牲口的绳子”等义。
基本解释
缰
(繮)
jiāng
拴牲口的绳子:缰绳。脱缰。信马由缰。
笔画数:16;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1251211251211
详细解释
缰
繮、韁
jiāng
【名】
马缰绳〖rein;halter〗
缰,马绁也。——《说文》
缰,疆也,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释名·释车》
青骢白马紫丝缰。——《乐府诗集》
又如:脱缰;信马由缰
缰绳
jiāngshéng
〖halter〗牵马或其他牲畜用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