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有许多类型。 就编者区分,有官修和私修两类。官修类书如《皇览》、《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等;私修类书
类书有许多类型。
就编者区分,有官修和私修两类。官修类书如《皇览》、《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等;私修类书如《玉海》、《唐类函》等。二者相比,以私修为多,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私修类书不如官修类书规模大。
就征引材料的体裁区分,有征引史实者如《华林便略》、《册府元龟》等;有征引诗文者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有史实诗文兼征者,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三者相比,以史实诗文兼征者为多。
就编制体例区分,有分类编排者,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有按韵编排者,如《永乐大典》、《佩文韵府》等;有以数字编排者,如宋王应麟《小学绀珠》等。三者相比,以分类编排者为多。
就整个类书内容区分,有专科性类书和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如《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格致镜原》等;综合性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二者相比,以综合性类书为多。但是专科性类书代表了类书的发展方向。
就编制目的区分,有供查考史实典故者,如《册府元龟》等;有供考查诗文词藻者,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有供查考事物起源者,如《格致镜原》等;有供综合查考者,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另外,还有专供启蒙之用、科场之用、家常日用者。不过,总的来看,以供综合查考的类书为多。
类书命名多取华丽字眼,这些字眼多与内容有关。具体说来,类书常以“林”、“苑”、“海”、“备”、“广”、“群”等字眼命名,以示内容之博,如《太平广记》、《玉海》、《碧玉芳林》、《喻林》、《群书备数》等;类书常以“精”、“宝”、“玉”、“珠”、“金”、“要”、“锦”、“璧”等字眼命名,以示内容之精,如《编珠》、《文选锦字》、《瑶山玉彩》、《法宝联璧》、《法苑珠林》、《子史精华》、《事言要玄》、《属文宝海》等;类书常以“类”字命名,以示内容按类编排,如《问奇类林》、《事文类聚》、《群书类编故事》、《类隽》、《黔类》、《类林》、《类山》等;类书常以“御览”、“必用”、“便览”等字眼命名,以示作用,如《太平御览》、《居家必用》等。
古代类书多用“天、地、人、事、物”的分类体系。这是古代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世界观的反映。“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合一。战国子思、孟子首倡此说,后来,董仲舒、张载、程灏、朱熹等发展了这种理论。“天人感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自然现象正是天对人们的谴责或嘉奖。古代类书在分类方法方面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责任编辑:史林娜)